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宋 北宋 长5.5厘米、宽5.4厘米、高5.7厘米 远方铜印为禁军官印之一。北宋初年,宋太祖抽调地方精锐士兵补充禁军,长年驻守京城及附近地区,使地方军队实力大为削弱,无法与中央抗衡。为加强对禁军的直接控制,不设最高军职,殿前司由都指挥使主管,侍卫司分别由马军都指挥使和步军都指挥使主管,三个都指挥使均由皇帝任命,号称“三衙”。“拱圣”为侍卫司马军所辖部队之一,宋太宗时建立,拥有21个指挥...
五代十国 五代 明器 传河北唐县出土 高9.5厘米,口径11.3厘米 这套白瓷茶具是陪葬用的模型,分别是煎茶用的风炉和茶鍑、研碾茶末的茶臼、点茶用的汤瓶以及盛茶渣的渣斗。与之同出土的还有一件白瓷人像,上身穿交领衣,下身着裳,戴高冠,双手展长卷,交腿趺坐,仪态端庄。据孙机先生考证,其装束姿容不类常人,但也并不是佛教或道教造像,因它和多种茶具伴出,故应该是茶神陆羽像,所展书卷是...
五代十国 五代 明器 高3.1厘米、口径12.2厘米 这套白瓷茶具是陪葬用的模型,分别是煎茶用的风炉和茶鍑、研碾茶末的茶臼、点茶用的汤瓶以及盛茶渣的渣斗。与之同出土的还有一件白瓷人像,上身穿交领衣,下身着裳,戴高冠,双手展长卷,交腿趺坐,仪态端庄。据孙机先生考证,其装束姿容不类常人,但也并不是佛教或道教造像,因它和多种茶具伴出,故应该是茶神陆羽像,所展书卷是《茶经》。据文献记载,...
五代十国 五代 明器 高9.8厘米、口径4.3厘米 这套白瓷茶具是陪葬用的模型,分别是煎茶用的风炉和茶鍑、研碾茶末的茶臼、点茶用的汤瓶以及盛茶渣的渣斗。与之同出土的还有一件白瓷人像,上身穿交领衣,下身着裳,戴高冠,双手展长卷,交腿趺坐,仪态端庄。据孙机先生考证,其装束姿容不类常人,但也并不是佛教或道教造像,因它和多种茶具伴出,故应该是茶神陆羽像,所展书卷是《茶经》。据文献记载,由...
五代十国 五代 明器 通高15.6厘米 这套白瓷茶具是陪葬用的模型,分别是煎茶用的风炉和茶鍑、研碾茶末的茶臼、点茶用的汤瓶以及盛茶渣的渣斗。与之同出土的还有一件白瓷人像,上身穿交领衣,下身着裳,戴高冠,双手展长卷,交腿趺坐,仪态端庄。据孙机先生考证,其装束姿容不类常人,但也并不是佛教或道教造像,因它和多种茶具伴出,故应该是茶神陆羽像,所展书卷是《茶经》。据文献记载,由于陆羽所著《...
五代十国 五代 后唐 明器 1965年福建省福州市郊刘华墓出土 高100厘米 这件彩绘女俑头梳扇形高髻,双手拱于胸前长袖内。体态丰腴,其造型承袭了唐代的作风,特别是脸部的塑造,仍保持了盛唐肥硕的风格。整件作品塑工严谨,各部分比例准确,人物神态安详,显示了当时闽国雕塑艺术达到的较高水平。
五代十国 十国 南汉 盛器 1954年广东省番禹县南汉墓出土 高19.5厘米、口径6.9厘米、底径8.1厘米 此罐带盖,肩部有六耳。据研究,番禺县的这座墓可能是南汉中宗刘晟的昭陵。墓早年被盗,现残存近200件陶瓷器、石刻等遗物。出土的青瓷造型优美别致,施釉均匀,釉色晶莹,是当时青瓷中的精品,应为南汉官窑烧制。
五代十国 十国 后蜀 传1938年四川省成都市出土 残高29厘米、残宽21.5厘米、厚7.5厘米 石经是刻在石碑上的儒家经籍的范本。自东汉刻熹平石经起,以后各朝有的续刻石经。后蜀统治今四川地区,是当时经济、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后主孟昶广政年间(公元938——965年),在宰相毋昭裔的倡议下,后蜀始刻儒家经籍,共完成《孝经》、《论语》、《尔雅》、《周易》、《毛诗》、《尚书》、《仪礼...
今年3月23日上午,相关机构发布的《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榜单》显示,2017年中国独角兽企业数量增至164家,总估值破6000亿美元。 与2016年对比,2017年独角兽企业的更新迭代现象更为明显。164家企业中,新晋企业总数便达62家,超过总数的三分之一。但面对大好形势,仍有一些独角兽表示“下半年融资会越来越难,如果需要钱,不要纠结于估值,能拿多少拿多少,有粮草打仗很重要。”因为在新一年的...
2018年4月11日上午9:30,万众瞩目的平顶山博物馆第二届牡丹节开幕咯。赏花开,闻花香,听春唱,一场文化盛宴随春袭来。 博物馆外万株牡丹竞相绽放,博物馆内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平顶山博物馆馆长尚彬宣布牡丹节开幕。经过近两个月的筹备,平顶山博物馆各部室工作人员以及志愿者代表为广大市民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开幕式演出。由博物馆办公室周润带来的二胡名曲《新赛马》拉开了牡丹节开幕式演出的序幕,万马奔腾的盛...
为逐步完善全市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加大文物保护力度,提高全民的文物保护意识。沁阳市文物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完成了3处文保单位保护标志碑的刻立工作,为神农山—二仙庙景区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 此次刻立标志碑的3处文物保护单位均位于二仙庙风景名胜区内。分别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窄涧谷太平寺石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神农山古建群(二仙庙)和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沐涧寺。保护标志碑均为青石质地,呈长...
4月10日,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入围终评的绍兴兰若寺墓地未能成为最终的TOP10之一。但是毫无疑问,兰若寺墓地同样是重要的考古发现,记者采访了该项目的汇报人——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罗汝鹏博士,听他讲述兰若寺墓地的真实模样和参评经历。 4月8日,G34次高铁,终点站北京南。 在这趟列车后乘坐者里,坐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罗汝鹏博士和他的同事们。他们带着...
我国盐业资源丰富,盐业史研究硕果累累,盐业考古却起步较晚。经过近二十年的不懈努力,我国与国外盐业考古的差距迅速缩短。然而,古人是怎么制海盐的?海盐从哪里来?良渚文化时期是否就有盐?这一系列问题还在等待考古学家解答,盐业考古仍然是一项颇富潜力的研究领域。 在4月9日举行的201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会上,作为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史前时期的海盐业遗存,浙江宁波大榭史前制盐遗址项目引发各方关注...
4月11日上午,平阳县苏步青励志教育馆理事会成立大会召开。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华,县文广新局局长郑树群,苏步青励志教育馆理事会成员参加了仪式。仪式由县文广新局副局长周家修主持。 仪式上,周家修介绍了苏步青励志教育馆的基本情况,并宣读理事会任命书。林华为县苏步青励志教育馆理事会授牌,并为理事会理事长苏孝宝同志颁发聘书。苏孝宝代表腾蛟苏氏联谊会向苏馆捐赠了三件珍贵藏品(1.华国锋题书“苏步青故...
为让运河沿线广大青少年参与到保护和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中来,中国水利博物馆特别推出了大运河文化研学系列活动,4月10日,中国水利博物馆与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举行共建大运河文化研学基地授牌仪式,正式开启大运河文化研学之旅,人大附中80多名师生远道而来、热情参与。 此次大运河文化研学之旅以杭州为首站,以中国水利博物馆为起始,主要考察大运河杭州段、镇江段、扬州段的运河风貌与历史遗存。同学们带着研学...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